“abcd…hijk…”最近,三個J和一個K的交鋒,正攪動網絡。
K是許多年來一直以宗慶后獨女身份活躍在公眾視野中的Kelly宗馥莉,“三J”是原娃哈哈高管杜建英的三個子女(Jacky、Jessie、Jerry)。隨著爆料的持續(xù)推進,旁觀者給這場交鋒腦補了各種戲碼,有渣男出軌劇本,大女主復仇劇本,小三與私生子劇本……
其中,去年去世引發(fā)人們懷念潮,帶動娃哈哈銷量暴漲的宗慶后,人設迅速崩塌,進而致使娃哈哈品牌形象的受損與銷量下滑,宗家掏空國資的爭議再起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在這個全民吃瓜,個人公德與私德界限模糊的年代,企業(yè)家們沒有私事,企業(yè)也沒有防火墻。

躲不過的娃哈哈
自“三J”在香港起訴宗馥莉后,這場豪門大戲就高潮連連。
相繼登場的有杜建英和她的三個子女,宗馥莉,宗馥莉的叔叔宗澤后,以及政府有關部門。至于這場風暴的中心娃哈哈,則早早就表態(tài)安撫市場,向媒體表示家族內部事務與公司運營、業(yè)務無關,公司不會提供任何答復口徑或相關回應。
但這場風暴,娃哈哈真能躲過去嗎?
首先,這場爭產大戲,再度扯出了娃哈哈的股權爭議,宗慶后乃至整個宗氏家族的形象都受到挑戰(zhàn)。
娃哈哈集團有三大股東,分別是杭州上城區(qū)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、宗馥莉(繼承自宗慶后)、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基層工會聯(lián)合委員會(職工持股會),持股比例分別為46%、29.4%、24.6%。

地方國資的持股成為了娃哈哈“內斗”的焦點之一。據報道,有娃哈哈老員工透露,之前杭州上城區(qū)文商旅集團有意將持股轉讓給宗馥莉,但價格未談攏,杜建英得知后要求股份轉讓必須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,“我認為杜建英有想要接手這46%股份的打算”。
股權爭議衍生出來的,是宗家上下都在進行的娃哈哈“體外繁衍”。
最近一次媒體報道中,宗澤后透露:“她小叔曾經給娃哈哈印刷瓶標,后來宗馥莉自己搞個印刷廠截胡了;我姐姐是做香精的,也是賣給娃哈哈,宗馥莉自己也搞了個香精廠,把這個業(yè)務搶走了。”
或許他的本意是控訴宗馥莉不講親情,但這番話還透露出另一個信息——宗慶后和宗家疑似一直在用杭州上城國資的“地”,肥自己的“田”。紛紛擾擾的輿論之爭背后,有人質疑宗慶后將娃哈哈集團的利潤轉向了海外,有人開始將整個宗家作為“資本家族”審判。
7月17日,杭州市上城區(qū)財政局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,由于接到了很多相關電話和投訴,已(成立)專班介入處理。雖然并未明確具體要處理哪些問題,但娃哈哈的股權遺留能否解決,宗家是否涉嫌掏空國資再度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。

其次,這場“內斗”正逐漸演變?yōu)橥薰耐獠课C。
去年宗慶后去世后,網友們開始了種種支持行為,涌進娃哈哈直播間,線下去掃貨,娃哈哈的“競對”農夫山泉和創(chuàng)始人鐘睒睒遭受非議。鐘睒睒不得不在2024年3月的公開信中寫道,“希望廣大網民們表達對宗老追思的同時,勿被個別自媒體或大V們帶了節(jié)奏。”
一年多時間過去,身份互換,娃哈哈和宗家成為了那個被審判的角色。根據媒體的報道,近幾日,娃哈哈電商平臺日銷量已從1萬單腰斬至5000單,關聯(lián)直播場次從317場暴跌至91場,曾經活躍的200多位帶貨達人只剩75人仍在堅持。
不同的是,這一輪參與審判的不只有普通網友,還有經銷商。有經銷商在社交媒體上表示,“作為經銷商,我今年還干得下去嗎”,認為娃哈哈家族糾紛事件對于產品銷售及市場信心都有影響。
宗家這場你方唱罷我登場、高潮不斷的“家事”,已演變成娃哈哈集團和品牌的“商事”。早早就宣布正常經營,對外閉口的娃哈哈,終究還是沒有躲過這場風暴。

“家事”的破壞力
“抱歉占用公共資源”,幾年前開始,這成為了明星們回應爭議或緋聞的通用模版。這句話有兩層含義,一層是抱歉,另一層是“這是私事”。近幾年,企業(yè)家逐漸有了“明星化”趨勢,一個又一個老板將直播間、發(fā)布會開成了“個人秀”,試圖以個人IP撬動企業(yè)IP。
無論成功還是失敗,他們都要面臨另一個問題的考驗:“家事”與“公事”、“私德”與“公德”間界限的模糊乃至消除。
此次的宗家爭產案,之所以鬧得如此沸沸揚揚,原因之一是“長公主”斗“小三”“私生子”“遺老”的戲碼戳中了公眾的嗨點,之二就是宗慶后個人形象的極致反轉——盡管宗慶后作為企業(yè)家的確為中國企業(yè)、中國品牌發(fā)展做出了一定貢獻,但在網絡上,這一切付之東流。
隨著全民自媒體時代的到來,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“私事”即“商事”,“私德”即“公德”德的時代:有學校因私事開除學生,有企業(yè)因私德有虧而冷處理員工,有高管和企業(yè)家因“家事”被“流放”,企業(yè)上市進程被中止……
不談對錯,但這就是現(xiàn)實。
早在1962年,德國哲學家尤爾根·哈貝馬斯就在《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》中就論證過:現(xiàn)代社會中的“公共領域”和“私人領域”已經不再涇渭分明。當企業(yè)家接受公眾贊譽,主動選擇成為公眾人物時,他們就默認接受了更多的公共監(jiān)督。
不幸的是,中外企業(yè)史上,受企業(yè)家“私德”連累的企業(yè)不在少數(shù)。
近的有麗人麗妝。2021年3月8日,微博ID“麗人麗妝翁淑華”發(fā)布長文控訴公司董事長、丈夫黃韜“長期不回家”“未盡父親責任”,要求“給孩子們一個交代”。公司股價迅速下滑,股東接連減持,今年4月雙方的“天價離婚案”終于宣告結束。
遠的有真功夫。當時,真功夫在蔡達標的操盤下距上市僅一步之遙,被看作是有望沖擊“中餐標準化第一品牌”,成為“中國的麥當勞”。但“二奶”胡某、前妻潘敏峰、合作伙伴兼小舅子潘宇海的三重圍剿,讓蔡達標最終因涉嫌經濟犯罪被捕,真功夫也逐漸沒落。
如果說麗人麗妝、真功夫面臨的都是真刀真槍的股權爭奪,企業(yè)衰落在所難免,那么還有一部分企業(yè)因高管、創(chuàng)始人的“私事”而受累。
普華永道曾經的一份研究顯示,全球最大的2500家上市公司中,CEO因為道德敗壞而被迫離職的比例從2007—2011年間的3.9%上升到2012—2016年間的5.3%,增長率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日益嚴格的公眾監(jiān)督和高管問責。
當創(chuàng)始人、高管的臥室秘聞演變成企業(yè)危機,其破壞力沿兩條路徑精準打擊企業(yè)命脈。
一是股權與控制權地震,讓家族內斗吞噬企業(yè)根基。
宗馥莉陷入的是兩起家族財產法律糾紛,在香港是被三名異母弟妹控告要求“拿回信托資金”,在杭州則是“三J”對宗慶后29.4%娃哈哈集團股權的繼承權。假如“3J”勝訴,宗馥莉將面臨權力稀釋。
相似劇情在杉杉集團更慘烈:鄭永剛猝逝后,鄭永剛兒子鄭駒和“后媽”周婷為爭繼承權各執(zhí)一詞,最終鄭駒逐漸將股份變現(xiàn),抽身出走,周婷苦苦支撐卻難挽頹勢,最終,鄭氏家族面臨失去對杉杉股份控制權的風險。
二是市場信心的雪崩,品牌形象與影響力的受損。
從真功夫、麗人麗妝到娃哈哈,“內斗”暴露出的各方不堪,打擊的不只是對方,還有整個企業(yè)的聲譽與信譽。此次娃哈哈內斗,盡管宗馥莉在“大女主復仇”的敘事中獲得了部分認同,但也有人在娃哈哈相關新聞下評論道,“這種資本家族,不能做任何同情和站隊。”

真功夫的案例更具警示性。創(chuàng)始人蔡達標婚外情曝光引發(fā)家族互撕,門店數(shù)量銳減,天貓旗艦店關閉,商標拍賣多次流拍,品牌價值徹底歸零。
在今年4月的一次會議上,董明珠在高凈值研究院主辦的“中國企業(yè)家領導力論壇”上的發(fā)言引發(fā)軒然大波。當談及企業(yè)管理時,她突然提高音量:“你天天搞小三搞小四,哪有精力搞企業(yè)?”
從娃哈哈“內斗”來看,董明珠的這句話可以說是對所有企業(yè)家的忠告。

誰是“親媽”?
當下,新的消費者、新的渠道讓許多曾經的巨頭“撓頭”,娃哈哈就是其中之一。
近幾年,娃哈哈也在嘗試變革,推出了一系列新品,包括非??蓸窡o糖版、椰子牛乳飲品、無糖純茶系列等;布局了一些新業(yè)務,包括奶茶店等;做了一些年輕化的營銷,比如與《英雄聯(lián)盟》《陰陽師》等年輕人喜歡的IP聯(lián)動等。

但這一系列嘗試都沒有太大水花,在消費者心智中,娃哈哈還是那個從小伴隨大家長大的老品牌,主打產品還是AD鈣奶、礦泉水、八寶粥。
宗馥莉早早就表露出改革的想法,在早年的一次采訪中,她曾表示喜歡農夫山泉,“它對于品牌傳播和新品打造非常有想法”。去年宗馥莉正式掌權后,娃哈哈的變革步伐明顯加快,一加快新品推出,二加快渠道優(yōu)化,三關停部分低效工廠。
一切似乎都在向好處發(fā)展,去年11月的2024年銷售會議上,娃哈哈表示“宗馥莉已為娃哈哈經銷商和銷售人員展現(xiàn)出一條清晰的增長路徑”。
但穩(wěn)定的環(huán)境是一切發(fā)展與變革的基石。當企業(yè)陷于內斗,陷于種種狗血,創(chuàng)新與發(fā)展就無從談起。
鳳凰網《風暴眼》對兩位娃哈哈老員工的采訪,是此次內斗中較早的報道之一。這份報道將宗馥莉的部分“改革動作”與內斗掛鉤:“娃哈哈關閉了10多家分廠的生產線導致產能不足,而這些生產線的主要歸屬方正是杜建英。”
雙匯也曾經上演子告父的內斗大戲——2021年萬洪建控訴父親萬隆出軌、轉移國家資產等,盡管萬洲國際、雙匯的股價一時波動——但最終并沒有傷筋動骨,雙匯的接班也在正常進行,去年萬隆逐步退出董事會,萬隆次子萬宏偉接任雙匯發(fā)展董事長。
靠著萬隆,雙匯挺了過來;娃哈哈的“定海神針”,又在哪里?當主導企業(yè)未來的改革與內斗掛鉤,娃哈哈還能好嗎?
有一個“二母爭子”的民間故事廣為流傳:兩個婦人爭孩子,官司打到堂上,最終孩子被判給了那個不忍心拉扯,怕傷到孩子的人。在娃哈哈火熱的宗家內斗中,恐怖的是,他們都不是娃哈哈的“親媽”,或許都不會留手。
宗家的這場鬧劇仍在繼續(xù),有望充當娃哈哈“定海神針”的是7月17日對外宣稱已成立專組的杭州上城區(qū)財政局。從去年的那次宗馥莉辭任聲明來看,上城國資仍然想呵護娃哈哈,而要想真的救它于內斗風波,他們必須更快、更有決斷力。

結語
從娃哈哈到杉杉、真功夫,悲劇的核心從不是小三或私生子,而是治理缺位,將企業(yè)視為“家族私產”而非“法治實體”。穿過種種狗血劇情,他們需要明白,一個企業(yè)真正的價值在于員工飯碗、經銷商生計、品牌存續(xù)與社會責任。
從股權到宗慶后的遺囑、“三J”身份、宗馥莉的反擊,娃哈哈的這場鬧劇衍生出無數(shù)陰謀論與私下交易。當人設的光輝遮不住暗流,唯有陽光與透明的制度讓商業(yè)穿越風暴。
申請創(chuàng)業(yè)報道,分享創(chuàng)業(yè)好點子。點擊此處,共同探討創(chuàng)業(yè)新機遇!